电话:0571-85119596

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15988809932

见证一个建筑师的梦想 ——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东
来源:中国建设报 | 作者:胡春明 龚后雨 | 发布时间: 2052天前 | 501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1963年,王小东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(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)建筑学专业毕业,他的毕业志愿填写的是“新疆”。王小东之所以选择新疆,缘于一颗浪漫的心。他被新疆奇异的戈壁、雪山、森林、牧场吸引,放弃了留在东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。
刚到新疆,他就爱上了这里的山山水水、风土人情,喜欢新疆的辽阔和胸怀。他时常背着画夹四处写生,天山南北、大街小巷,人文建筑、自然风光,都成了他笔下的一幅幅图画。此后,他在新疆一直不间断地画水彩画,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。
2013年,《新疆五十年:王小东水彩画集》出版。他说:“我喜欢一天1000多公里的驰骋,看茫茫戈壁,享受‘千里暮云平’的遐想。在建筑创作的时候,这一切就是时空和背景,它们是息息相关的,我不可能和这些脱离,它们是深深地根植于灵魂中的。”
王小东向记者展示了一幅他刚到新疆不久创作的水彩画,画的是以博格达峰为背景的城市,名为“一个建筑师的梦”。他说:“当然,其中不少建筑是我虚拟的。那是天山雪峰脚下的一座城市。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了,但不是我个人的功劳,自己仅仅是起到了一些作用吧!”

10年时间研究喀什老城区抗震改造和风貌保护。他组织团队研究得出结论:居民不用搬迁就可以在原址上恢复房屋,并解决抗震问题。此项研究的实施很好地解决了喀什历史街区改造和保护的问题。

王小东说,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建筑人、规划人的天职,这项工作必须去做,为保护新疆民居遗产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,投入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值得。

2005年,王小东荣获国际建筑师协会授予的“罗伯特·马修奖”(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奖)。



 学术理想与追求就是我的诗和远方

走进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王小东的工作室,只见四周全是放满书的书柜,案头一摞摞、一排排的书籍整齐摆放,王小东埋首其中。见到记者进来,他才站起来,热情地打招呼。

王小东说,他前半生钻研建筑设计,后半生专心研究理论,“学术理想与追求就是我的诗和远方。”

读书,是王小东每天生活中必有的一部分,不论多忙多累,他每天都坚持读书。1963年,王小东毕业坐火车来新疆的时候,甚至连衣服被褥都没带,行囊里全是一捆捆的书。他说,阅读很重要,文化的积淀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鉴赏力。王小东还特别喜欢看电影,因为他觉得从中可以看到社会审美观的变化。他也喜欢拍照,照片成为他建筑设计和研究的宝贵参照物。

王小东说:“根据我几十年来的观察,一个成功的建筑师,并不完全是由学校培养出来的,他应该从小受到良好全面的素质教育,有丰富的知识,善于和人交流,同时还应是一个学者型的理想主义者——即通过建筑关心和造福社会,造福人类。由此我体悟到,所谓文化的建筑,主要是指建筑师的整体文化素养和社会文化素养。而建筑师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尊重人、尊重环境、尊重社会、尊重历史的同时,还应具有积极的价值观和高水平的鉴赏力。”

50多年建筑设计生涯中,他坚持的恰恰是要找回家园、童心、诗意、幻想。他的工作室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“眠云”,可视为他“人活着要有诗意”的写照。

他的著作一如他的设计作品,丰富而深邃。《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·新疆》、《西部建筑行脚》、《伊斯兰建筑史图典》、《建筑微言》、《喀什高台民居》……都折射出这位建筑大师的风采。

王小东正在着手中亚城市及建筑的全面系统研究,这是他多年来的夙愿。据王小东学术助理谢洋介绍,王小东自1989年至今先后4次去中亚实地考察、调研,并逐步着手收集资料。2006年,他编写的《伊斯兰建筑史图典》一书中就有关于中亚城市和建筑的论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