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话:0571-85119596

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15988809932

见证一个建筑师的梦想 ——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东
来源:中国建设报 | 作者:胡春明 龚后雨 | 发布时间: 2116天前 | 528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1963年,王小东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(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)建筑学专业毕业,他的毕业志愿填写的是“新疆”。王小东之所以选择新疆,缘于一颗浪漫的心。他被新疆奇异的戈壁、雪山、森林、牧场吸引,放弃了留在东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。
刚到新疆,他就爱上了这里的山山水水、风土人情,喜欢新疆的辽阔和胸怀。他时常背着画夹四处写生,天山南北、大街小巷,人文建筑、自然风光,都成了他笔下的一幅幅图画。此后,他在新疆一直不间断地画水彩画,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。
2013年,《新疆五十年:王小东水彩画集》出版。他说:“我喜欢一天1000多公里的驰骋,看茫茫戈壁,享受‘千里暮云平’的遐想。在建筑创作的时候,这一切就是时空和背景,它们是息息相关的,我不可能和这些脱离,它们是深深地根植于灵魂中的。”
王小东向记者展示了一幅他刚到新疆不久创作的水彩画,画的是以博格达峰为背景的城市,名为“一个建筑师的梦”。他说:“当然,其中不少建筑是我虚拟的。那是天山雪峰脚下的一座城市。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了,但不是我个人的功劳,自己仅仅是起到了一些作用吧!”

1/3管理、1/3作设计、1/3作研究,最终得到了各方的支持。王小东的理念是决不能因为其他事物放弃建筑创作和理论研究,“远离了自己一生的喜爱和追求,这是无法想象的”。

他的执着,他的探寻,他的理想主义,都在他的建筑创作中得以展现,佳作不断问世。王小东设计的新疆友谊宾馆三号楼获1985年新疆自治区优秀设计奖、1986年建设部优秀设计奖三等奖,新疆昆仑宾馆新楼获1986年新疆自治区优秀设计一等奖,库车龟兹宾馆获1995年新疆自治区优秀设计一等奖等。

1999年,当了16年院长的王小东退休了,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。卸任了“官员”身份,他可以专心致志地作设计了。

在乌鲁木齐有一个颇具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——新疆国际大巴扎,这是大多数游客必到的景点,也是王小东的得意之作。在他看来,国际大巴扎项目处在二道桥、民族风情一条街这个环境之中,所以要求这个建筑必须要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,并担负着带动二道桥商圈发展的责任,同时,还要起到扩大就业人数、改变城市面貌和个人行为的作用。从结果看,新疆国际大巴扎的设计理念和目的完全得以实现。该项目获得2004年第三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优秀奖。

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

在另一个重要作品新疆博物馆的设计上,王小东则突破了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局限,表达了更广阔的时空理念。在他看来,新疆位于亚洲腹地,在上下五千年、纵横几千里的时空中,形成了多民族、多宗教信仰、多文化的特征,只能以“西域文明”的统称来诠释。所以,新疆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应是一种更宽广、更深厚的“西域时空”文脉。新疆博物馆项目获得2007年新疆自治区优秀设计一等奖。

“在传统与现代之间,我首先考虑现代,对于传统则多从原型、观念中来表达;在全球化和地域之间我立足于地域、本土,但不拒绝当代建筑大师的探索和创造,更不能拒绝先进的技术和理念。这就是我在新疆博物馆创作过程中,也可以说是我创作生涯中价值取向的准则。”王小东说。

王小东的其他获奖作品还有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、康城大酒店等。2007年,王小东获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,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
在王小东的建筑设计生涯中,喀什老城区的抗震改造和风貌保护是最让他感到自豪的行动。喀什的老城区人口和房屋密集,原有建筑根本无法抵挡地震破坏烈度,但是很多居民都不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大街小巷,“搬进楼房连烤馕都不方便”。为此,王小东花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