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话:0571-85119596

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15988809932

健康 高效 人文——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谈建筑的属性
来源:中国建设报 | 作者:任 佳 | 发布时间: 2051天前 | 337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“我所倡导的‘本原设计’不是从狭义的技术层面来界定建筑师的思想空间。而是以开放的态度,在各个层面与领域探求‘建筑服务于人’及追求建筑‘全方位人文关怀’的本原问题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孟建民对记者说道。在细雨濛濛的上海,眼前的孟院士身着一袭棉麻质地的黑色中式衣衫,古朴而有风度,谦和兼具理性,颇为亲切。

“高效”是评价建筑性能的重要因素,强调从投资、策划、设计、建造、使用、运营、维护等多方面去考量建筑物整体的生命周期。

“人文”则是建筑在精神层面上得以升华的关键要素。在建筑创作中关注当地的历史、人文、气候、文脉等因素,同时充分发挥现代新材料、新结构的特性,探索出民族化和人性化的建筑设计之路。 
   

建筑师要有独特视角

从业40年,孟建民一直坚守在建筑创作的第一线。他的建筑作品具有城市宏观研究的独特视角,他也因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。他出版了《本原设计》《新医疗建筑的创作与实践》等学术著作,被授予“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”称号,先后获得“梁思成建筑奖”、“光华龙腾奖·中国设计贡献奖金奖”、“南粤百杰人才奖”等。

孟建民主持设计的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,曾荣获“中国建筑设计金奖”。他从尊重藏民的文化信仰角度出发,以藏传文化元素传递人文关怀,抚慰人们灾后的心灵创伤,使该纪念馆成为当地藏民日常祈福的重要场所。在设计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时,他运用了诊疗中心模式和立体生态系统,创新设计的“医院街”受到了中外各界的高度赞誉。他还主持设计了渡江战役纪念馆、深港西部通道口岸旅检大楼、合肥政务文化中心、昆明云天化集团总部等200多个项目,获得“国家优秀设计奖”、“中国建筑设计金奖”、“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金奖”等80余项各类专业奖。

“建筑师要因地制宜,根据特定的环境来定位,采用适合当地的建筑语言来适应、表现、响应环境。”孟建民说。以他主创的深圳基督教堂为例,该教堂背靠青山,与自然交融。教堂场地位于山丘南坡、东西高差约12米的地段上。为结合从西向东起坡的建筑地形,他将建筑形体相对应地由东向西凸起,因此增加了建筑的雄伟和挺拔。在平面布局上,教堂的主礼堂和附礼堂是重要的功能空间,设计上采取纵向叠加的方式,将主堂置于附堂之上,均满足了通透、明亮、宽敞的设计要求。